8月13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市区梅园路观桥段“白改黑”施工现场,轧路机正在碾轧刚铺上的沥青底层,路面气温很高,还未靠近,就感受到一股灼人的热浪。 一旁的项目监理陈义兵来回审核沥青平整度、厚度等指标,不合格的推倒从来,不留遗憾;另一位监理正忙着对施工过程进行录像,以备日后倒查之需。 陈义兵告诉说,为保证路面的平整和平实,铺设沥青面层一般选在高温时段,那时,路面最高温度会达到100摄氏度以上。为此,工人们要穿皮鞋防护,即使这样,一条路修下来还是会穿坏几双鞋。 正是凭着这样的干劲,总里程45.5公里的7条市政主干道“白改黑”工程力争条条改成示范道,在省运会开幕前完美亮相。 行走在梅园路等建成通车的“白改黑”道路上,几个月前,还在为城市施工造成出行不便而抱怨的市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市区龙桥市场一家房产中介经营者翁丽群说,虽因门前“白改黑”施工,这几个月店里只谈了几单生意,但看到城市建设者顶着烈日,辛苦忙碌地把城市变美。她很感动,便和附近的几家经营者商量,免费为施工队供电供水,一起努力,让建设加快、城市更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实市区道路改造不单单是路面改造,也是市政形象的整体提升,包括园林绿化、管线配套、路灯夜景、交通标识等,更是各部门协同作战的大战场。 13日傍晚7时许,整个城市进入周末时间,而自从推行“白加黑”、“5+2” 以来,对城市建设者来说,却是新一周的开始。 在市区荔城大道三信城市家园前的人行道景观改造现场,市建设局副局长郑红兵正在此处抽查施工质量。当发现该段施工中遗漏了路灯检修井、停车场标识等配套时,他立即用手机拍了下来,并迅速召集项目负责人、路灯管理处、城投公司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10分钟后,就地铺开施工图,大家各就各位在华灯初上的街头开起了现场办公会。 “现在还有什么问题?”一连半个小时,郑红兵就当场拍板解决了五六个问题。小问题现场解决,大问题等周末的例会上解决。罗列问题,打包协调,这是市建设局为打好城市建设战役摸索出的经验。 市政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涉及的部门有近40家,仅市建设局系统内就多达十几家。每天,局长和几位负责人都会到工地暗访,解难题。这次我市这几条主干道改造可谓先行先试,不但使用天然沥青作为材料,还在施工中实行业主单位全面负责制,使多达近20种的各类管线一次性铺设到位,并预留了温泉管网、4G网线空间,争取改造后,至少五年不开挖“拉链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