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荔城新闻网 >> 鞋服电子
全力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荔城区构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纪实
2011-03-23 09:42:34 黄朝霞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荔城新闻  

 

  荔城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5.2万人。多年来,该区推出涵盖社会福利、生活补助、医疗救助诸方面的系列“惠老套餐”,构建起居家养老与低保救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相结合的全覆盖保障体系,大大提升了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老有所依:完善社会养老福利体系
  去年以来,荔城区对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农民每月发放55元基础养老金;对全区26名百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长寿营养补贴,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
  该区还以镇海街道长寿社区、西天尾镇后黄村等村居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与政府补贴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为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上门照料服务、为身体健康条件尚可的老人尤其是“空巢”老年人提供家务料理服务,形成政府、市场、村(社区)和家庭联动的养老服务机制,让社区服务站成为老年人温暖的大家庭。
  老有所医:构筑联动医疗救助体系
  最近,新度镇余阿尾老人逢人就说自己免费接受手术重见光明的事,这位在黑暗中摸索了十多年的老人,去年在黄石卫生院作了免费的白内障复明手术。据了解,多年来,荔城区坚持把“白内障复明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像余阿尾一样接受免费复明手术的老人已超千名。
  “复明工程”只是荔城区开展老年人医疗救助活动的一个缩影。该区早在2005年起就在全市率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去年整城乡低保对象时,区里又把1868人贫困老人优先纳入保障范围,政府资助他们免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享受医疗补助和医疗救助的“双重保障”。多层次多渠道的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五保救助、重大疾病救助、慈善救助,形成了较完善的政府、社会联动救助体系,使得“老有所医”得到具体落实。
  老有所乐: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样
  家住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的林建福老人,每天下午都要到村老协会看报、下棋,在老协会里他找到了 “共同语言”。与此同时,在距龙山村不远的城区荔城区老年大学内,一批年过花甲的老人们也认真地学习着各自的课程。
  近年来,荔城区以各村居老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为阵地,为全区老年人搭建起文体娱乐的服务平台。区财政每年划拨专款260万元,用于规范化建设130个村居老年人协会图书室等活动场所,通过在当地培养一些以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等文艺活跃分子的带头人,带动组建了一大批自娱自乐的社区文艺队,使老协会真正成为老年人的“精神乐园”。区老年大学开设适合老年人的音乐、健美操等课程,组织莆仙民俗学会、壶兰艺术团体,组织送教下乡演出交流活动,定期举办保健讲座等,从而使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