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荔城新闻网 >> 鞋服电子
文化元素增加城市魅力
2011-11-15 11:02:45 朝霞 郁周 方平 蔡建财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荔城新闻  

  11月10日,笔者从荔城区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古街修缮项目目前已完成工程投资额1000多万,整个修缮工程预计明年元旦竣工。与此同时,在该区今年最大的片区改造项目--玉湖新城,规划中的市 “两馆一宫”(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宫),也已经进入桩基施工阶段。一手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手抓现代文明的弘扬与崛起,在宜居城市创建过程中,荔城区注重突出文化特色,通过梳理城市文化脉络,提炼传统历史文化元素,增加城市文化内涵,使城市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
传统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古谯楼,堪称是莆田版“三坊七巷”的大路等古街群。位于我市中心城区的荔城区境内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文峰宫妈祖文化、凌云殿和祥云殿玉皇文化、龙山九牧祖祠九牧文化、瑞云祖庙“兴化戏神”文化、南少林禅武文化、以木雕及珠宝首饰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文化等。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开发建设热潮当中,该区从传承城市文脉、保护历史遗存的长远角度出发,建设的同时有意识地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城市新风貌。大路等古街群是我市城市中心仅存历史文化老街,整条街的古建筑充满莆田遗风,街区内有大宗伯第、林扬祖故居等多处省市区级文保单位,不少建筑还是明清时期遗留至今的,代表了典型的莆田建筑风格。除此之外,古街还集中了手工刻章、手工刺绣、古画装裱等民间工艺,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古街群周边还是繁华商业区,若开发改造,经济价值很高,但珍贵的文化遗存将得不到保护。在传承传统文化与增加财政收入的抉择中,该区选择了前者,于今年初启动古旧修缮保护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街群进行修缮,恢复古街的传统文化韵味。
  在新区建设当中,该区同样注重挖掘与整理现有文化资源,统筹做好城市建设规划。据悉,玉湖新城改造项目除了已在桩基施工的文化配套设施市“两馆一宫”外,还规划在中心地段建设民族英雄陈文龙纪念馆,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文化遗存成为浓缩该片区文化记忆的标志性建筑,从而彰显独特城市气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文化阵地建设持续惠民
  近年来,荔城区不断健全以区文化馆为龙头,镇街文化站为载体,村居文化室为基础的三级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使文化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单位延伸和辐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今年,该区除了进一步完善区文化馆标准化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初评外,还争取到省财政专用资金30万元,完成新度镇、北高镇综合文化站的选址、立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西天尾镇在已经投入使用的综合文化站的基础上,加紧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工程已结束并在装修中。同时,今年该区还新建了1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投资52万元,申报新建农家书屋13家、改造13家,这些基层文化设施有望在年内全部投入使用。截至日前,该区已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还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区一百多位村级文化协管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技能。
  如今,这些基层文化设施成了“百姓文化大舞台”。在西天尾龙山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黄国英每天上午7点半就来开门、11点半才关门,方便村小学学生借书,“农家书屋”成为农家孩子“校外加油站”;西天尾综合文化站,同样成了当地居民和外来工业余休闲的好去处,这个设有图书室、阅览室、健身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文化休闲广场等的5层建筑,除了满足成年人的文化需求外,一到周末及节假日,就有一批大孩子和小孩子在这里活跃,那是莆田学院艺术系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为中小学生教授二胡、笛子、书法、绘画等兴趣课,文化站成了“青少年宫”,可谓一“站”多“能”。
广场文化内涵不断丰富
  每当华灯初上,在荔城区的一些小区或社区广场,总有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居民聚集在广场上,随着悠扬的旋律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这是该区许多小区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主题的文娱活动不但是百姓茶余饭后的一种需求,更成为一种可喜的“文化自觉”。今年七夕情人节,正荣时代广场首次举行了一场由年轻人自发参与的相亲活动,相亲由过去2家人的事演变成了一种集体活动、一种大众文化,“广场”成了新时代的“鹊桥”。 除了追逐时尚的年轻人,一批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也走出家门,自发到广场上参加互动式大众文化活动。时代广场等文化阵地还经常推出摄影展、灯谜、文艺晚会等各类文化活动,广场的文化内涵和氛围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 “广场” 这个舞台,释放自己的文化激情,“广场文化”日益成为城市里的靓丽风景。

 

 


“奶奶舞蹈队”在拱辰社区表演扇子舞。

 

 


黄石镇和平村沟边“九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