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荔城新闻网 >> 项目一线
龙头摆动春满园
2012-02-06 11:01:24 洪颖 陈沛达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荔城新闻  

  2月3日,西天尾镇三山的山脚下,闽中食品工业园。室外,寒风嗖嗖,气温只有8摄氏度左右。室内,生产繁忙,暖气扑面。从这个全市最大的食品加工厂里,每天可产出58万罐罐头,大概可以装上十多辆大卡车。
  沿着荔涵大道边的一条小路前往,这一食品业龙头的5座超大的食品车间映入眼前时,记者方与闽中食品工业园的名字对应起来。绕着其中的一个车间走了一圈,足足花了十多分钟!
  生产线主任姚金华介绍说,每座车间长110米、宽35米,近4000平方米,约一个足球场大小,是我市目前最大的食品车间。
  在偌大的一座车间内,数了数,工人只有四五个,加上技术人员也不到10人,略显空荡。
  正在花生生产线上工作的林华芬告诉记者说,虽然单单生产一瓶花生牛奶乳饮品就需要经过花生颗粒加工、汤汁调配、高温杀菌消毒、瓶罐封口、真空打检、包装成箱这6大种工序,但这里采用的半自动化生产智能机械,几乎不要人工操作。
  不过,虽说智能化生产,但其中每种工序还细分出不同环节。由于是依靠机器间的配合,会存在一定微小的误差率,需要工人们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进行严格检测。
  已40多岁的工人黄英正在检测花生颗粒罐装是否到位。记者观察了一会儿,只见她用眼睛东瞧瞧、西看看,偶尔才伸手从生产线上拿下一两罐。
  还有如此惬意的工作?记者自告奋勇想替她一会儿。
  没想到黄英笑着说,你们看不来!
  “我们还是年轻人,比你小20多岁,你能行,为啥我们不行?”
     检测花生颗粒罐装是否到位,主要是靠肉眼发现。走上生产线时,一分钟就从流水线上转过的数十瓶罐头,果然让记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时,在一旁值守的黄英伸手把其中的一罐挑了出来。一看,还真是未装满的。
  姚金华说,做食品的,每一处细节决定成败。工人们个个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他们上岗前,有的每天要练数小时。现在误差率仅在万分之一左右,平常人可能高达百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天58万罐的产品中仅有不到50罐在容量上有点小偏差。
  眼下,正是罐头生产旺季,短短的几天春节休息后,工人们从初三就开始上班了,平均每人每天要“品检”罐头近10万罐。除了花生罐头,还有蔬菜烘干、果蔬浓缩等也在紧张生产中。
  西天尾一项目办负责人黄志杰介绍说,镇里明确提出,今年要推动闽中14条生产线全部开工。挂钩干部春节就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工人招收培养事宜,同时超大型车间的桩基施工等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达产后,这一我市食品巨头生产车间总面积将达11.2万平方米,可年加工各种农副产品15万吨,预计年可创利税2.5亿元。
  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从开春抓起,须臾不怠,力求“开门红”。
体验感言
创新是项目攻坚的利器
  在闽中食品工业园体验,给我们最大、最深的感受是智能化的生产线上的“风景”。每年15万吨农产品的出路、辐射省内外农民的增收、一年2.5亿元的利税,等等。本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其中关键词是农业科技创新。闽中食品实践从一个侧面,正是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生动诠释。
  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建设,往往给人热风扑面、气势如虹的直观感觉,这个食品项目可谓“巨无霸”,是行业龙头,然而深入其间,最吸引人的却是它的“小”。精细、精确、精准中透出效率、效益、效能。
  眼下,各地正使出浑身解数、拿出看家本领,引项目、上项目、建项目、促项目,能否斩获理想战果,要苦干,同样也要巧干。这就必须强化创新,让创新成为夺胜的利器。

 

 

图为该企业罐头生产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