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荔城新闻网 >> 专题
一段苦难历史 一笔宝贵遗产
2015-03-27 15:49:04 卞军凯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荔城新闻  

莆田人有正月初一早上吃面的习俗,自从有了做大岁习俗后,初五早上莆田人也必须吃一碗面。

    做大岁,在热热闹闹的团圆背后,是400多年前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巨大苦难。传承做大岁,就是在祭奠那段苦难的历史。而这段与倭寇抗争的历史,以及抗争中表现出的爱国自强、保卫家乡的民族精神,不仅是今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一笔独特的文化遗产。
    守护这份遗产,我们做得还不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孩子们依旧能从老人家那里知道,做大岁源于抗倭,但所知也仅此而已,对抗倭斗争史和抗倭精神缺乏深入了解和传承。
    承载文化遗产的那些抗倭遗迹,就像一颗颗珍珠,依然散落在土地上。戚继光曾经进军的宁海桥、保安桥,大破倭寇的林墩古战场,黄石九十九墩残存的土墩,莆禧古城、白将军祠、大王爷庙等,细数莆田抗倭遗迹,数量多、特色足,可惜没有一条线串起这些“文化珍珠”。今年1月底、2月初举办的首届民族英雄巡游活动,是一场民间自发的“串珠行动”,期待政府部门能够先人一步,将抗倭故事、抗倭遗迹进行整合,成为做大岁背后的厚重底蕴。
    如何发掘和传承好当地文化遗产,考验着今人的眼光和智慧。如今,一些曾经遭遇倭患、奋起抗击倭寇的地方,纷纷建起了纪念场所。山东青岛即墨的海防博物馆、浙江苍南的抗倭博物馆、泉州石狮的抗倭遗址公园……这些场所承载起了先辈抗倭留下的文化遗产,给后人留下了缅怀纪念的空间,其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