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期间,600多名海内外莆田玉湖陈氏宗亲,首次集体循着陈文龙出生殉国葬身的人生轨迹到杭州祭祖,弘扬陈文龙爱国主义精神,当好“龙”的传人。 白湖望族 忠义家风
今日的阔口,古称白湖,这里的白湖渡,是莆田宋代四大渡口之一。由于形成集市和对外贸易港口,在宋时亦称白湖市。宋庆历元年(1041年),钱塘人陈道行来莆督建熙宁桥,见白湖有“白湖映堂”、“玉笏朝天”胜景,便把长子陈仁留在白湖北岸白沙后埔边定居。因白湖雅称玉湖,因此这一支系亦被称为“玉湖陈”,由于第四代陈俊卿和第八代陈文龙相继为相,为此有“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美誉,后发展为莆田陈氏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支系。
“玉湖陈”发家从第四代陈俊卿开始。陈俊卿高中榜眼,后来官居丞相。尽管家世显赫,但他立下家训,要求子孙后代治国要忠诚,治家要严谨。不要听从谣言,而伤害了同胞感情。而第七代陈瓒和第八代陈文龙为代表的抗元英雄正是在陈俊卿塑就的清廉忠义家风濡染下,抗击外族入侵、保家卫国,成为忠烈。
西子湖畔 陈忠肃墓
陈文龙幼年丧父,他从小就受先祖陈俊卿“人才当以气节为主”观念影响,立志“忠君报国”。为此,当权相贾似道弄权误国,引得民怨沸腾时,尽管贾似道对他宠爱有加,但他并未因此依附于贾;相反却一再上疏弹劾,终因触怒贾似道被罢官。当元军攻下福州后,多次派人招降,都被陈文龙拒绝。元军攻打莆田时,他更是倾尽家财募集兵勇,坚守城池,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被俘期间,元军多次诱降,他都不改心志。在慷慨殉国后,就连元朝统治者都被陈文龙忠义感动,将他葬于西湖边智果寺旁。因对宋室贡献大和在抗元卫国中不屈而死,南宋朝廷赠其太师谥“忠肃公”。
如今,历经740年的陈文龙墓,保存完好。这座被列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墓碑上描红的“宋参知政事陈忠肃公墓”几个字工整洒脱,由当年民国主席谭延闿题写。
前来祭祖的玉湖陈氏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天宇说,陈文龙满腹节义文章,是与文天祥齐名的抗元英雄。他的后裔今大多分布在广东和福建,按族谱考证,莆田60万陈姓民众中,与陈文龙一样流淌着玉湖陈血脉的有40万人。每年清明节,都有他的后人从世界各地赶来杭州,祭拜先祖。今年600多人的规模为史上最大的祭祖行动。
当天,唯一健在的中国“飞虎”队员,抗日空军英雄,98岁的陈炳靖致电参加公祭的宗亲说,当年他在杭州报名参加空军时,还特地去陈文龙墓地祭拜先祖。他委托侄子陈开熙公祭时替他献花篮,希望大家学习先辈节气,报效国家。旅港新会外海同乡会理事长陈淑雯特地从香港赶来祭祖。她说,陈文龙已经在异乡沉睡了740年,今日站在他的墓前,由衷地敬佩他正直、忠贞、爱国的精神。
记者了解到,岳飞、于谦也与陈文龙同葬于西湖边,后人敬仰他们的浩然正气、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把他们合称“西湖三忠肃”。1929年,前清翰林张琴受莆田乡亲之托,前往杭州重修陈文龙墓时,写下了一副楹联立于墓前,其句是“南宋两状元:理综丙辰科,度宗戊辰科,十余年,甲第蝉联,千古文章标节义;西湖三忠肃:前身岳少保,后身于少保,一抔土,松楸相望,双辉日月照乾坤。”
民众对陈文龙的感情从钦佩、叹服、尊崇,也升华为民间信仰。但大多数人只知陈文龙为福州城隍,却不知陈文龙也是海上保护神。明清时期,每三年科举后,历朝皇帝都委派新科状元率册封团赴琉球(今冲绳)、台湾册封当地官员。册封团在海上行船为祈求平安,将陈文龙立于船中祭拜。由此,就有了“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之说。
福建岳飞 殉身岳庙
时光回溯到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军见劝降无望,就把陈文龙押往杭州。自离开莆田起,陈文龙就开始绝食。到杭州后,被囚禁在太学里。就在次年年初,他要求拜谒岳飞庙,当晚吞香灰自尽,死于庙中,年仅46岁。
在游览岳王庙时,陈氏后人说,站在当年陈文龙殉身之地,仿佛看到先祖悲壮殉国一幕,让他们感慨不已。
殉身于岳王庙的陈文龙,与岳飞节义相彰,因此被誉为福建的“岳飞”。据说,陈文龙下葬后,他的墓四周长满刺竹子。人们都说:“岳飞坟墓松柏枝叶不向北方生长;文龙墓旁翠竹尽生刺,都是他俩的忠魂义魄化为卉木,正像他们生前的节义一样。”
岳飞的英雄事迹广为流传,其中传为佳话的还有岳母刺字。岳母姚太夫人是古代四大贤母之一,她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而陈文龙的母亲黄氏与其亦有相似。当她被元军扣为人质时,
已身染重病,为避免影响儿子抗元,她回避治疗,她说“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最终命丧敌营。
事实上,玉湖陈氏家族与岳飞真有沾亲带故的关系。《莆阳玉湖陈氏家乘》记载,陈俊卿的孙子陈址娶的就是岳飞第三子岳霖的女儿。
几经沧桑,白湖早已更名为阔口。当年显赫的“玉湖陈”已发展到37代。陈丞相府已不见踪迹,只有重建后的玉湖陈氏祠堂还在述说着曾经的繁华。而在祠堂的不远处,一个新的“白湖市”正在崛起,让这片自古凝聚商气,富有文气,具有灵气的“海丝”遗迹重焕生机,成为莆田最具时尚活力的核心新地标,最具创业热力的聚宝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