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荔城新闻网 >> 专题
禅武养生地 城市后花园———西天尾镇、荔城经济开发区新型城镇化跨越发展开启新征程
2016-09-26 17:13:26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荔城新闻  

   

 

【核心提示】

 西天尾镇位于城涵结合部,古称“霞梧”,是历史文化名镇,在唐代就有“一门九刺史”的荣耀,世称“九牧林”,先后出过100多名进士,近代以来更是文教兴盛,人才荟萃。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是我市经济重镇、人文名镇、新型城镇。
 
 金秋9月,荔城区西天尾镇凭借人文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潜力大、服务功能较完善、规划管理水平较高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等综合优势,再次成功入选全国重点镇。这是继该镇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等殊荣之后,又增添的一张响亮名片。
 
 2010年被列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以来,西天尾镇历届党委政府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站位海西,用活政策,先行先试,开拓进取,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总部经济为突破、以旅游经济为特色、以城郊农业为基础、以商贸服务为支撑,以民生改善为保障,构筑产业新高地,打造城市后花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建设宜居创业城市中心。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西天尾镇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2015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30亿元、财政收入8.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896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170%、180%、425%、1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71家,规模工业产值翻了近两番。
 
 今年3月,《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西天尾被列入莆田主城区范围。
 
 乘着市第七次党代会的东风,西天尾全镇上下满怀信心,踌躇满志,用心描绘着明天的锦绣蓝图。
 
   新型城镇率先崛起
 
 9月23日,在西天尾镇后埔村,镇宣传统战委员、包村领导干部林超跟村干部正挨家挨户宣传莆田市紫霄大道(荔城段)建设用地征迁补偿安置方案与实施细则。
 
 紫霄大道是莆田学院迁建配套基础设施,全长约2.34公里,宽约65米,紫霄路(荔城段)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涉及西天尾镇渭阳、三山、林峰、后埔四个村。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西天尾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确保征迁工作顺利进行。”林超说,后埔段涉及拆迁户131户,建筑房屋面积2.6万多平方米,镇干部分3个工作小组和村干部一起入户宣传,做到“依法征迁、合理补偿、妥善安置”。
 
 在西天尾镇党委书记张茜华的办公室里,张茜华也正在和部分两委成员商讨莆田学院迁建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张茜华介绍,全国重点镇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点和龙头,入选镇将获得政策上的红利,有望在政策、土地及项目安排上获得支持。新一届党委、政府将以再次入选全国重点镇为契机,把今年确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年”,在产业发展上谋求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化完善,在公共服务上拓展延伸,让西天尾的特色更加鲜明、发展后劲更足,力争对全市小城镇建设起到龙头引领作用。
 
 这些年,西天尾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目共睹。随着荔涵大道西天尾段、荔园北路贯通,这条连通城涵的“主动脉”,不仅带动西天尾经济中心从福厦路沿线向北拓展,还带动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和城市化建设进程。
 
 记者驱车经过溪白、后卓、渭阳、三山等村境,看到的是大开发大建设的火热场面和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连昔日偏僻的小山村也一改往日荒凉、落后、闭塞的面貌。一座座城市综合体雏形初现,一栋栋群众安置房拔地而起,一片片高端楼盘比肩而立,一个个乡村公园风格各异,一条条沥青水泥路宽阔整洁,一排排绿化树随风摇曳……正鼎小镇、云顶枫丹、环球花园、雅颂居、巨岸幸福城及磐龙山庄一期安置区等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2014年1月,横跨西天尾的“城涵第四通道”九华大道二期实现全线贯通,既缓解了荔涵大道的交通压力,也为莆田总部商务区项目建设助力。
 
 目前,九华大道三期工程已经完工,四期工程也已列入规划、正持续推进,将改善幸福家园试点村后黄社区和莆田第十五中学、西天尾中心小学的交通状况,对加快西天尾镇城市建设步伐,扩张集镇中心城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莫兰蒂”台风过后,紫霄大道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大型挖掘机巨臂挥舞,数十辆装卸卡车往来穿梭,工人紧张忙碌,一轮新的大会战正紧锣密鼓般进行……
 
 “十二五”期间,西天尾镇按照“一心一带两轴五组团”的规划,以城市商业综合体、路网、公园等配套设施建设为载体,大力提升宜居城市建设的水平和品味。如今,西天尾镇域道路总长约80公里,人均交通道路用地从原有的人均9.6平方米提高到2015年人均20.5平方米的水平,形成了“三横三纵”的交通脉络。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城区面积从2009年的15.6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25.6平方公里,实现工业化向城市化的华丽转型。
 
 莆田学院迁建项目的落户,将带动周边业态发展,推动第三产业繁荣,产生人口集聚效应。西天尾已着手规划建设莆田学院商业一条街、大学生创业创意园和孵化园以及学生公寓等。
 
     产业集聚强势发力
 
 6月3日,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蝶变。
 
 8月16日,由海山股份机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首台无人驾驶步履工作平台于日前正式下线。
 
 9月5日,我国首台重型道路污染清除车亮相北京。这是海山机械依靠自主核心技术研制的国内首台套自有知识产权的专用环保施工及应急救援车辆。
 ……
 这是西天尾镇、荔城经济开发区深入推进产业培育、龙头壮大、品牌创建和优城拓园的重大成果,也是当地规上企业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美丽结晶。
 
 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是核心。西天尾镇借助于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契机,重新调整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东西南北中“一核四区”大产业组团布局。目前,已形成中部以发展鞋革服装业、化工新材料、食品和电子机械为主的产业核心区;东部以发展工业设计、工艺美术、动漫游戏、广告策划和咨询服务等为主的创意产业区;西部打造总部企业集聚、科技含量高、现代服务业发达、功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总部商务区;南部发展以福厦路沿线汽车为龙头,物流、化工、钢材交易为一体的汽车综合贸易区;北部发展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和南少林、九华山旅游观光休闲业的山区综合开发区。
 
 全镇现有大小工业企业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76家,形成以三棵树、海山机械、闽中食品、才子、协丰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化工、机械、食品、服饰、鞋革支柱产业,工业实力位居全市乡镇前列。2016年镇、开发区共安排在建、预备和前期共7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35.9亿元,2016年计划投资56.45亿元,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转变,产业结构由原先工业“一枝独秀”迈向“三产联动”发展。
 
 该镇镇长王刚介绍,面对工业用地趋于饱和、三产结构不够合理的情况,西天尾镇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建设开发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创业平台,建立鞋类企业新品展示及电商销售中心,创新企业服务,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二三产业融合等有效措施,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支撑、加快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兴第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通过优化提升西天尾福厦路周边汽车贸易市场,形成以物流、汽车、贸易等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群,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莆田市汽车贸易城。主动对接产城融合,努力打造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业中介、科技和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于一体的总部经济区。重点发展山区休闲观光农业、后黄农耕体验、吴江和澄渚现代农业,加快逸林生态观光园建设,加大农业转型扶持补助力度,促进城乡经济均衡发展。
 
    城市花园魅力渐显
 
 西天尾镇境内有著名的禅武圣地南少林寺,还有九华叠翠、紫霄怪石、九牧林发祥地、龙山妈祖宫、陈国柱故居革命教育基地等旅游景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新一届党委政府深挖资源,着力打造“半城青山半城楼,一江荔林一江亭”的特色旅游城镇。加快南少林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集观光游览、宗教朝圣、文化交流、武学研究、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重点景区;“美丽乡村”建设方面,以“大后黄”建设理念,加快推进后黄4A级旅游景区建设,带动周边碗洋村、汀渚村、龙山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以象峰特色旅游示范村建设的契机,挖掘象峰村西隐亭瀑布资源,促进溪道、古桥、古驿道的保护性开发,提升农家乐档次,建设生态休闲果园,以枫溪为重点打造亲水休闲带,打造“一日游”区域景点。此外,引进花千谷生态园,开发以名贵花木为主题的亲子体验游,建成创新型旅游目的地。磐龙山庄也将依托原生态的山水环境,借鉴惠安聚龙小镇模式,主打“旅游+景观地产”特色。
 
 同时,该镇以城乡一体化为抓手,持续推进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省最大的乡镇公园———龙山九牧公园在建中,新建九华山入口公园、溪白总部公园、后卓溪带状公园等;加快后卓路施工建设及东川路沥青加铺建设;推进开发区环园东路、洞湖路、北川路等道路路灯、绿化配套建设,带动商贸用地腹地开发,全力推进新区建设提升。
 
 环境卫生提档,改善人居环境,既是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的发展工程。西天尾通过招投标,对全镇卫生保洁实行社会化管理,每年市容卫生经费高达500多万元;新建一座压缩式垃圾转运站和一座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并购置一部垃圾压缩转运车,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统一无害化处理;投入4500万元在全镇开展畜禽污染整治,因地制宜开展后卓溪景观中心轴、企溪、汀林溪等河道综合整治。同时,投入1750万元对交通干线绿化系统进行全线升级,完成3万多平方米的绿化,镇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260公顷,覆盖率达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7.97平方米。西天尾镇“莆田城市后花园”的功能定位初步形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观光休闲。
 
    民生福祉挺起担当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是基础,落实才是关键。张茜华说,镇党委政府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改进作风为关键,将作风建设同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常怀激情去工作!”“以落实工作论肝胆!”“我工作我快乐,我运动我快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认真过好每一天!”这是张茜华劝勉镇干部时常说的四句话。
 
 5年来,西天尾镇舍得民生投入,坚持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民生实事优先落实,将财政增收的绝大部分用于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营造了一方和谐安宁。
 
 7月7日,西天尾镇启动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健康服务行”试行工作,成为福建省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改革创新试点。该镇每年投入200万元,开展“服务日”“健康日”“关怀日”活动,为全镇45周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一次以免费体检为重点内容的健康服务,一次以送医送药为重点内容的综合性服务,一次以访视慰问为重点的关怀生育服务。
 
 2014年起,每年举行百佳“十星级文明户”及善行义举好人好事评选表彰活动。
 
 每年投入近40万元,开展“金秋助学”“奖教奖学”活动。
 
 每年投入40多万元,用于组织开展“文艺进乡村”“文化节”等系列文体活动。
 
 每年拨付补助款5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慰问困难户,大病关爱,发展林下经济等。
 ……
 
 西天尾镇坚持把创新工作措施作为快速、有效推动民生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同时,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融入当前的项目攻坚、土地确权等重点工作上,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下沉工作力量,深入基层一线,持续深化“三级联动、重心下移”机制,凝心聚力推进示范带头、跨越发展。
 
 在征迁安置中,大多是先征迁后安置。有的项目安置房建设一旦滞后,导致部分征迁户过渡在外,长期租住房屋,甚至导致激化社会矛盾、引发不稳定因素,对后续项目建设也带来阻力。西天尾镇则在全市率先开创“先安置后征迁”模式,减少征迁户过渡期,为征迁群众排忧解难。
 
 磐龙山庄一期安置区项目采取BT融资建设模式,实行“三定一公开”的方式,即定价格、定利息、定标准、公开招投标。特别是“先建安置房后拆迁”的安置模式,为实现和谐征迁作出了积极探索。时下,磐龙山庄二期安置房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
 
 在莆田学院迁建新址,镇村干部早出晚归,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做群众工作,顶风冒雨丈量房屋,有序展开征迁工作。
 
 渭阳安置区、后埔安置区也正加快建设,洞湖安置区、后卓安置区正尽快实现群众回迁。
 
 稳定是根本大局,平安是基本民生。西天尾镇每年投入综治平安建设经费500多万元,全镇治安监控增至2300多处,建立起150多人的治安联防队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有效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连续5年被评为市级“一类平安乡镇”。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镇里持续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全年办结3万多件,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办结近3万件;全镇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去年共补偿人数3411人,补偿医疗费用金额1000多万元;关爱弱势群体,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率达到100%;西天尾中心小学、十五中扩建项目即将完工。
 
 “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咱农村人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走访中,不少村民感慨地说。
 
 “好字当头,宜快则快,率先建成‘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活力板块,努力把西天尾镇打造成‘产业新高地,城市后花园’。”西天尾镇正站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起点上,站在融入城区、成为中心的新起点上,吹响新一轮全国重点镇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号角。